新闻中心

一个老手艺人的时代与情怀:维修缝纫机43年 拆过上百台缝纫机

Author:admin  Posted:2016-07-30 Clicks:
很多人感慨:日子越过越快,工作越来越忙。但对“老古董”刘国斌而言,时间仿佛凝固了,43年来,他只专注于一项工作——维修缝纫机。

  63岁的刘国斌是哈市道外区一家缝纫机商店的维修师傅,20岁起学习缝纫机维修。改革开放后,曾经的“三大件”——缝纫机、手表、自行车不再稀有,缝纫机维修也淡出了人们的视线。为了不荒废手艺,老刘在道外区一家名为“天圣缝纫机”的老铺里,担任缝纫机维修师傅。在他看来,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很满足,最重要的是他能展示和传承这门老手艺。
 

\

  30年前赴上海学技术 亲手拆过上百台缝纫机

       “新三年,旧三年,缝缝补补又三年。”曾几何时,这样的穿衣理念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。如今,缝纫机早已成了废品车上的常见物件儿。但在道外区北五道街,还有一家摆满了老缝纫机的老铺,靠修理缝纫机过着“缝缝补补”的日子。

  这家老铺约有20多平方米,里面摆着六七台老式缝纫机。北京的“燕牌”、上海的“飞人”和“蜜蜂”……老刘介绍,这家店已经20多年了,“最近老有人来拍照”。这些缝纫机究竟啥时候能卖出去?老刘自己也说不清楚,如今家用缝纫机一个月也卖不出去一两台,主要营生是维修缝纫机。

  老刘是老道外人,20岁开始学习缝纫机维修,干这行已有43年了。“刚入行时,是国营百货商店派我到缝纫机厂学习维修。”老刘告诉记者,30年前,他所在的缝纫机商店开始自主从各个厂家采购缝纫机,由于这家商店是我省唯一一家专门销售缝纫机的商店,为了保证良好的售后服务,经理没少派他出差学习维修技术。“生产缝纫机的厂家大多在上海,所以只要生产出新机型,我就会去上海学习。”老刘说,当初会修缝纫机的人特别少,一旦出问题大多会返厂。厂家招架不住这种情况,所以非常欢迎老刘到上海出差学习。为了弄清维修原理,他拆过上百台缝纫机……

  修缝纫机曾得“走后门”  一个小问题也会用一整天彻底修好

       “当时手艺精湛的维修工是非常吃香的。”老刘回忆,以前缝纫机商店归百货公司管理,一般只有在缝纫机商店买的缝纫机才能享受终身维修服务,而在其他商店买的一旦出现故障很难维修,因为会这门手艺的人太少了。

  作为“三大件”之一,缝纫机与自行车、手表在上世纪70年代是“富有的象征”。改革开放后,很多家庭主妇练就了自己做衣服的本事,缝纫机越来越普及。

  老刘说,当年,由于他的维修技术精湛,找他上门维修的人特别多,有单位领导、学校老师……找的人多了,自然而然就会有人“走后门”,对此,老刘绝不允许“加塞儿”,必须先来先修,“手艺重要,职业操守和人品更重要。”老刘说。

       在老刘眼里,维修缝纫机并不难,但为了保证维修后顾客能用得住,往往即使是一个小问题,他也会用一整天的时间去彻底修理。“前些天,一位老邻居拿来一台转不动的缝纫机。一问才知顾客将豆油灌到了机器里。”为了清理机器里的油泥,他将缝纫机全拆开,用烧开的火碱水一遍遍清洗,如此一来,虽然是小问题,但烦琐的工序,让他花了一小天的时间才将机器修理好。

       “我对它很有感情。”老刘抚摸着他亲手修好的缝纫机,就像抚摸着自己的孩子。“说不定哪一天,人们快要忘了它的时候,它就该成收藏品了。到那个时候,没准老缝纫机还成了值钱货呢。”

  虽然前来修理家用缝纫机的顾客越来越少了,但对老刘来说,眼下仍有不少活儿要干。“现在的缝纫机大多是商用,主要是洗衣店、裁缝店、面粉加工厂、米厂、饲料厂等在用。”而这些工厂通常是“休人不休马”,即使工人休息,机器也不会停止运转,所以缝纫机的磨损特别大,通常使用不到一年就会出问题。而刘师傅凭借40多年的修理经验,只需用手摸摸,就知道哪些零件磨损得比较严重。

       老刘至今仍在感慨:“学会这门手艺真好,起码不用为吃喝发愁。”如今修一台缝纫机,他一般只收30元钱,由于修理技术一流,全省各地都有顾客找他修机器,他每个月收入在2000元左右。

       属于缝纫机的时代早已远去,“咔嗒、咔嗒”声也在人们的记忆深处渐渐止息,但老刘对这个老物件的喜爱却从未改变……

Pre:那些关于老式缝纫机的故事
Next:童年的回忆---母亲的缝纫机

Copyright © 1996-2016 深圳市星驰缝纫设备有限公司 粤ICP备16015163号-1  Powered by:亚克金喜